来源:雪球App,作者: 焦溜丸子,(https://xueqiu.com/3222391318/341793590)
今天还有朋友问我,这几年抖音、京东、阿里轮流跟美团干仗,是因为美团比较好打吗?怎么好像谁路过都要跟美团来一下子?随着这次阿里的加码,外卖之争愈发激烈,这几家互联网巨头争得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流量,而且还是高频流量。外卖作为日频消费场景(日均 1.2 亿单),能高效提升用户活跃度和粘性。美团通过外卖用户向到店、酒旅业务转化,创造了 30%-40% 的 EBIT 利润率,这一模式被阿里、京东效仿。京东外卖用户中 40% 转化为电商客户,阿里则通过淘宝闪购将外卖流量导入淘宝主站,推动其日活增长 5000 万至 4.1 亿。这种 “高频带低频” 的逻辑,使得外卖成为巨头争夺本地生活入口的必争之地。
其次,是即时配送网络的战略价值:从送外卖到送万物。外卖构建的即时配送网络可扩展至 “送万物”,直接威胁京东的 3C 数码、超市快销品等核心业务,以及阿里的即时零售布局。美团闪购日单量已突破 1800 万单,覆盖饮料、3C、医药等品类,而京东秒送依赖达达集团 120 万骑手网络,试图通过 “最快 9 分钟送达” 争夺即时零售市场。阿里则整合饿了么与淘宝闪购,形成 “餐饮 + 零售” 双轮驱动,其配送网络已覆盖 6000 万单 / 日。
下一阶段,外卖市场的主战场会从一二线城市进一步下沉。三线及以下城市外卖用户渗透率将从 2025 年的 38% 提升至 50%,2024 年乡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超 30%,成为主要增量来源,同时也会成为这三家巨头的主要竞争战场。
最终破局者,一定是在“降本增效”上做出最大突破的巨头。拼人力的话,再往死激励也差不出太多,你美团体系再成熟,1个人的效率也很难超过阿里或者京东的2个人。技术创新才是关键,比如下一代无人机配送+AI调度。美团第四代无人机单均成本下降 37%,覆盖 15 城;京东物流 VAN 无人轻卡用于仓储与冷链运输,降低人力成本。美团 AI 调度使平均配送时长缩短至 28 分钟,较 2022 年提升 40%;京东通过优化算法将骑手人均日单量提升至 45 单。阿里虽然还没有明确数据公布,但在这块儿不会逊色于美团。
从最近的股价走势来看,阿里似乎是受到影响更小的那一方。价格战一定会造成短期成本增加和利润承压,高盛预计 2025 年下半年补贴战达峰值,阿里、京东外卖业务将分别亏损 410 亿、260 亿元,美团 EBIT 利润下降 250 亿元。7 月 5 日单日,美团、淘宝闪购补贴规模超 6000 万元,若持续一周亏损将达 4.2 亿元。外卖行业 Adj.EBITDA/GTV 利润率仅 2.2%,京东为全职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人均月成本超 2000 元),美团研发投入占比 3% 低于京东(5.8%)和阿里(4.2%),但长期也可能影响竞争力。
所以这场竞争的本质:是巨头争夺本地生活入口、构建即时零售生态的战略博弈。短期内补贴战难以停歇,但长期将回归效率与品质竞争。
$阿里巴巴-W(09988)$ $美团-W(03690)$ $京东集团-SW(0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