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编辑
罗素起初对数学感兴趣,后来逐渐转向哲学方面,他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建树。在数理逻辑方面,罗素提出了罗素悖论,对20世纪数学基础产生了重大影响。罗素在1900年便认识到,数学是逻辑学的一部分,他试图建立逻辑主义数学体系,把整个数学归纳为逻辑学;1910年,他和他的老师阿弗烈·诺夫·怀海德一起发表了三卷本的《数学原理》,在其中对这一概念做了初步的系统整理。
哲学
编辑
哲学上罗素最大的贡献是和喬治·愛德華·摩爾、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起创立了分析哲学,此外他还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哲学史方面做出过贡献。在剑桥大学时罗素信奉唯心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但是在1898年在摩尔的影响下罗素放弃了唯心主义,转而研究实在主义,并很快成为“新实在主义”的倡导者。罗素此后始终强调现代逻辑学和科学的重要性,批判唯心论。
罗素的分析哲学由此诞生:通过将哲学问题转化为逻辑符号,哲学家们就能够更容易地推导出结果,而不会被不够严谨的语言所误导。罗素认为哲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不同只是在于其研究的方向(哲学研究更广泛的内容),但他们的研究方法应该是相同的。哲学和数学一样,通过应用逻辑学的方法就可以获得确定的答案,而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发现一种能够解释世界本质的一种理想的逻辑语言。但是罗素的努力被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证明是徒劳的。
罗素在20世纪初转向逻辑实证主义,提出逻辑原子論,要求从相当于逻辑上原始命题的原始事实出发,以这种事实作基本元素,由此构造出整个世界。罗素认为这种原始事实是主观的感觉经验,而且这些元素之间彼此毫无联系。罗素认为,人所感觉到的是“事实”或“事实”的集合体,它既不能被认为是物理的,也不能被认为是心理的,而是“中立”的。他把这种说法叫做“中立一元论”。
他相信简单成分的语言(句子,或是更恰当地说,命题)可以指称由简单成分的实在(事实)引起的简单成分的经验(感官作用)。在知识理论与逻辑学上,罗素都是个极简主义者;他试着化约世界的复杂性以及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使其达到最简单的「原子」成分。根据罗素创立的学派主张,哲学应该以分析为主,分解成分,并且理解这些成分如何结合起来(相反地,英国的黑格尔主义者总是坚持,每件事都连结着其他事。无法掌握全体就无法理解部分)。因此,我们的语言也必须加以澄清、改善与「观念化」,必须根据逻辑重新理清文法,以便更精确地反映世界的结构。
預防性戰爭
编辑
在一戰期間,羅素仍然是堅定的和平主義者,還曾因宣揚反戰而被判刑,甚至失去在劍橋的職位。但二戰後,羅素於1945年,在英國流行雜誌《騎兵隊》建議對蘇聯發動一場預防性戰爭,他曾私下承認非常不喜歡蘇聯,且於1947年,在英國皇家學會發表相關演說。羅素還跟英國軍方討論過這些想法,也寫信給曾提出核子工廠檢查計劃的馬賽耶陳述自己的意見。
但羅素卻於1950年代多次否認他鼓吹預防性戰爭,直至1959年一次的BBC節目中才承認他先前支持預防性戰爭的立場。但他認為自己只是想給蘇聯壓力而非真的鼓吹戰爭。
羅素在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再次成為注目焦點,他譴責美國總統甘迺迪與聯合國在這次事件中的做法,並對蘇聯的領導人赫魯雪夫表達同情與提出建議,他認為自己在這次事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且造成一定的作用。雖然多數評論家與輿論並不認同,但羅素過去對蘇聯的批評反而帶來某種信譽,因為沒人會認為他是克里姆林宮的傀儡。[6]
和平运动
编辑
罗素是一名和平主义者,他大力宣传反对军国主义,并协助推动反核运动。
政治、社会和宗教
编辑
在伦理学和道德方面,罗素持的是开放态度,认为过多的道德束缚是人类不幸的根源,道德不应限制人类本能的快乐,因此提倡自由恋爱、试婚、离婚从简和节育等,认为未婚男女在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发生婚前性行為并非是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观点使他在美国遭到激烈抗议,最终还导致他失去了纽约城市大学的教授职务。
在宗教上罗素是一个不可知論者。罗素对所有宗教持反对态度,尽管在《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中罗素主要批判了基督教,但他在另一篇论文《宗教对人类文明起到有益贡献了吗?》中同样使用藏传佛教作为宗教的反面例子。罗素认为宗教机构在历史上一如既往地阻止人类社会的进步。[7]
在教育方面,罗素主张自由教育,认为学生的言行举止不应受到约束与限制,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更多地发展个人主义。在这一思想影响下他和第二任妻子于1927年一起创立一所试验学校。
政治上罗素的立场接近于民主社会主义:他支持政府为穷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反对共产政權的極權統治。
罗素曾经说:「我绝不会为了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这句话体现了费边社成员的性格:费边主义者就是怀疑主义者,不仅怀疑权威,而且也怀疑自己原有的看法,他们主张不断的以现实观照理论,不断辩论,不断修正对社会的认识。
他在漫长人生将尽之时,写了一部情感浓郁的优雅自传,总结他的政治信念、对哲学的热情和对爱情的深沉追求。罗素也宣称—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显示的--「世界是恐怖的」;相较之下,形式哲学虽能提供庇护,但终究是虚掷光阴。